進一步試用之後, 發現之前對Forex Strategy Builder (FSB) 的認知是錯誤的.
基本上FSB是一個高階的策略建構和產生器. 一般的策略產生器雖可用點選的方式產生策略, 但產生的策略仍需要回到MT4/MT5之中做進一步的最佳化或回測. FSB則內建相關的測試功能, 包含前進分析, 蒙地卡羅分析, 同時多商品績效回測, 並且可對所使用的指標或參數最佳化, 還可以使用一些過濾器來檢視不同的結果. 例如指定在某段時間交易或不交易這個策略. 而使用者可以很快的檢視新增指標或交易條件之後的預估績效表現. FSB也能產生策略, 且產生時間短, 但是數量少, 而且是像MACD轉正或MA Cross等看來十分合理的進出場條件. 然而問題也在此. 因為很合理, 所以可能是你曾經建立過的系統.
而StrategyQuant (SQ)則是只做原則設定, 例如可使用那些指標, 運算, 資金管理方式等等. 之後所有的事情就交給SQ來負責亂數產生. 基本上產生的交易條件可以天馬行空, 無拘無束. 但也因此有時會讓使用者不敢使用, 因為看Pseudo Code的內容, 有時你會覺得那些隨機產生的交易條件根本是胡說八道, 難以理解, 怎麼可能可以投入真實帳戶做交易?
所以對喜歡掌握EA的基本架構的人, 那就應該使用FSB. 而對基本架構不在乎, 只在意是否可以通過各項檢測的人, 就比較適合SQ. 就像交易策略一樣, 並沒有最好的策略, 只有最適合該交易者的策略.
有些人策略開發己有一定的心得和經驗, 想進一步建立各種不同的交易系統, 並且能夠很快的完成測試流程. 那FSB是很好的工具. 但如果開發策略有概念卻不斷失敗, 或是曾經成功, 但也使用FSB嚐試過不同想法仍沒有成果的話, 我想最後還是會嚐試使用SQ來開發看看.
有些人策略開發己有一定的心得和經驗, 想進一步建立各種不同的交易系統, 並且能夠很快的完成測試流程. 那FSB是很好的工具. 但如果開發策略有概念卻不斷失敗, 或是曾經成功, 但也使用FSB嚐試過不同想法仍沒有成果的話, 我想最後還是會嚐試使用SQ來開發看看.
其實這麼說來...未來等SQ玩熟了之後, 應該還是會購入FSB來玩玩.😃
留言
張貼留言